首页 > 电商资讯 > 黏糊糊的导购,实体店的无形杀手
2014
12-05

黏糊糊的导购,实体店的无形杀手

为了避开导购宁可不去实体店

不少人总结他们不去实体店的原因,竟然有一条是为了避开烦人的导购!

比如某些屈臣氏的门店,导购比顾客还多,见人进门就围上来,拼了命介绍产品。说不用了也没用,换个位置,别的导购又上来了。

这个时候问题就来了:您有屈臣氏的会员卡吗?原来这才是最终目的。

还有些店里导购倒是不打扰顾客,但是话也不少,别管店里有人没人,俩人往那一站就开唠上了,顾客想去咨询点什么事都感觉不好意思,插不上嘴。

这些絮絮叨叨的导购不仅打扰了顾客的购物体验,也暗中对品牌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。有的时候,顾客真是逃都来不及。

可惜的是,这种情况在国内仍然是市场主流,一、二线城市的大型商场中也随处可见,更别提低线市场了。而这其中,又属国内品牌更为严重,美邦导购抢顾客拿提成能抢到翻脸,森马也曾经实行过只要成交,整个旗舰店会激动地广播“小森马,加油!”这种吓人一跳的政策,完全不顾顾客一头黑线。

少说话才是好导购

相比之下,外来品牌的导购们似乎显得文明礼貌多了。

ZARA等快时尚品牌的导购们基本不理人,无论何时看他们,手头总有事忙,整理陈列、清点库存、结账,吃人的资本家,一刻不得闲。但你去问他们,也能得到周全的服务。

对中国人来说,最舒适的还是日系品牌的导购服务。

比如无印良品的导购,绝对和门店的气质相同,安静地穿梭于店面,默默地把衣服理齐、货品摆正、所有的笔帽都转向一边……咨询服务,一句多余的话没有,要找什么尺码的衣服,一句“您稍等”,人立刻回库房去给你找。

多么踏实肯干。

业内有口皆碑的导购服务来自优衣库,进店一句“欢迎光临优衣库,请随意挑选!”随后便不再打扰顾客,既热情又尊重顾客的个人空间。在购物过程中,店员们除了不时的“欢迎光临”声外,没有多余的话,而且你总是很容易在身边找到一两个导购在整理衣物,服务咨询非常方便。

不得不说,在自选式购物日渐风行的今天,在宽敞明亮的现代门店里,耍嘴皮子的导购们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,他们早已过时了!

“中国式导购”的苦衷

难道我们自己品牌的导购就逃不开祥林嫂的定位了?

目前来看,很难。从消费水平上看。国产品牌价位普遍偏低,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弱,市场竞争激烈。消费者进店就是冲着低价来的,只要价格不够低,或者没让他感觉到价格触底,就很难完成交易。

从消费习惯角度看。国人消费时的自主性还不够强,买什么不买什么还习惯于听从他人的意见,导购作为“专业人士”,意见往往还是能起到促进成交的作用。

从运营模式上看,不少国内品牌门店采用的是加盟制,直营店也通常会把业绩和导购的薪水挂钩,这就无形中增加了导购的压力,这种压力也被间接地转移到了顾客身上。

我们的市场还是客观地有并需要这类导购的存在,尤其是低线市场中。但也要看到,自选式售卖等新型门店正在流行起来,并被越来越广泛地接受。这种趋势必将逐步扩大到更低层级的市场中去。再加上消费者消费水平、消费习惯的提升,祥林嫂式的导购终会对品牌发展形成阻碍。

好导购真的不说话?

平心而论,中国市场的导购们,还不能完全照搬欧美快时尚品牌那一套。受到文化的影响,中国人在交流中更讲究情面,必要的沟通和礼节是一定要有的。在这方面,我们的需求和日本市场较为趋同,而日本人在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上很有一套,我们可以借鉴之处有很多。

还是以优衣库为例。优衣库的导购虽然明令禁止打扰顾客,但也有三种情况,却是一定要和顾客立刻沟通的:当消费者在货架面前犹疑时、当其触摸商品时、当消费者将商品拿起来时。

很明显,这是基于消费者的心理潜台词而生的要求。当消费者在货架面前停留时,他可能对商品产生了兴趣,这时适当的引导可能会鼓励他触摸商品;触摸商品后,顾客感知到商品的做工、质量等具体信息,这时他可能有试穿的欲望;当消费者将商品拿起来时,应鼓励他试穿,并为他提供合适的尺码。

总而言之,作为一名拥有服务意识的导购,应照顾到顾客全面的需要,在需要沟通咨询时,当然要提供完善准确的信息;当需要给予顾客自由空间时,也要能读懂顾客的潜台词,不要顾客已经唯唯躲开了,还是穷追不舍,这才是一名好导购的专业性。

当然,也有的老板就是喜欢看到导购卖力推销,不然以为雇员没干活,另当别论。而这些品牌其实是深知自己除了靠投机推销外,毫无优势。

这又牵扯到一个问题,面对市场的激烈竞争,导购话少了,怎么对商品进行有效推销?换句话说,谁来替导购说那些被省略的话?

好产品能说的更多

首先,可以让品牌替导购说话。一个好的品牌形象,能有效提高商品溢价能力。而好的品牌形象是靠优秀的营销、运营、服务等等因素累积而成的。

但最主要的,仍然要归结于好产品。很多推崇营销的人认为“酒香不怕巷子深”这句话早已过时,却没弄清楚,这句话的对立面不是“营销不怕酒不香”,而是“酒香才有好营销”。

比如小米是公认的营销大拿,人们谈论它的粉丝经济、营销模式,同时为了提升营销手段的有效性,却有意无意地贬低它的产品质量。其实无论营销多么出色、粉丝多么疯狂,小米最根本的还是玩的价格战,以其产品本身的质量为基础,如果不比市面上的其他产品便宜,那么它没什么优势。但在同样的价位上,小米的产品却是很优秀的。

好产品能说的更多。

能替导购说话的还包括灯光、音乐、装修、陈列等等综合元素,它们不会说话,却无时无刻不在用自己的方式与消费者进行沟通。这正是常被我们的品牌所忽略的一点。

这背后,导购职能在转变,随着消费场景、消费习惯的逐渐演进,导购们已从销售角色,变为客服角色、门店支持角色,工作重心应渐渐转移到店面维护、客服咨询上来。这时再回头看某些还在不断招聘“经验销售”却仍难见起色的品牌们,其实有两步可走,首先,在产品上用点心,然后,让导购闭上嘴。

导购话少了,怎么对商品进行有效推销?换句话说,谁来替导购说那些被省略的话?



最后编辑:
作者:vicken
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。

留下一个回复

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