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电商杂谈 > 公众号刷量不就是为了骗老板开心吗?
2016
10-10

公众号刷量不就是为了骗老板开心吗?

那些给刷量的公众号投放过软文的PR及公关公司,欠老板或者客户一个合理的解释!

业内10万粉丝的公众号,接一篇头条软文报价是1万至3万、二条是6千至1万,如果作者撰稿的话,价格还会高5K左右。更极端的情况,咪蒙一条软文已经涨到了65万,反正土豪老板多,出的起的公司也有大把。至于为什么要到公众号上投软文,都怨自家的公众号不争气,做不起粉丝,阅读量几乎等于员工数,哪好意思拿出手。

自媒体大V的粉丝规模摆在那里,初始的阅读量就是上万,转给老板的朋友圈,大家再在朋友圈里转一转,制造了一种“我们已经被多少万人注意”、“我们拥有广泛知名度”的错觉。老板脸上有光,马上转给投资人并发朋友圈配上了感性的评语“我们在路上·······”

今天我看微博有篇文章的标题让人心酸,大概意思是“这家传统企业自从转型互联网+,终于破产了!”这反映出了部分现实,玩互联网的确很烧钱,流量贵、推广难、粉丝难获取成为创业公司的枷锁。

还有一些二次创业的老板,被互联网巨大的媒体声量弄得焦虑紧张,以致于不折腾点动静就像跟时代脱节了一样,但是他们对互联网的传播规律并不了解,他们觉得互联网传播比电视台、报纸上投广告更加可以数据化。在追求品牌曝光的驱使下,一大笔营销开支往往直接划给品牌公关部。底下市场人员为了让老板直接看到KPI,往往直接找公关公司解决,公关公司承诺达到阅读量也找垂直领域内合作的大V投放。

大V的阅读量高是圈内积攒的人气,以及最初写的一些干货,传递出了有用的价值。要是每天打广告,粉丝还接着观看广告,可理解为是同行借鉴,而不是读者动机。特别很多创业、科技类的公众号的粉丝一般心智较高,知道哪些是广告哪些是有思想的文章。如果作者每天接广告文写,在自家平台上发布没有任何审稿压力,按客户的口径来写,没有自己的立场。想要维持一贯的阅读量很难,因而要么是公关公司刷量,要么是自己刷,反正公众号只需要曝光率就行,又没有“转化率”的考核任务。

腾讯科技在9月29日公布刷单的营销大号, 真实的阅读量却在600至5000之间,这么低的阅读量却是企业趋之如骛的投放渠道,有的客户还连续多次进行投放,以巩固传播效果。而按照每篇保守1万元计算,连续接单100天,就是百万元到账,靠一个公众号一年赚的千万也非常的正常,一些运营者甚至开通好几个号来接单,从第一篇开始就在刷量,公众号赚的盆满钵满。企业主也为了他们想要的“数字”付出了代价,不过他们可能还想不通自己广告费另一半浪费在哪里!

在《皇帝的新装》童话中,皇帝被身边信得过的老臣,以及典礼官,为骗子做背书的机构,还有一群兴高采烈的子民所蒙蔽。现实生活中的老板并不比故事中的皇帝高明!在微信的刷量产业链中,老板就是“皇帝”,公司的PR就是“身边的大臣”,所要的“衣服”就是文章的传播数据,跟着点赞的是一群员工。还有为公众号阅读量做背书的榜单,他们只能统计公众号统计的PV,而无法识别出UV及转发朋友圈数据。真正运营公众号的人却十分清楚知道哪些是刷的、哪些是真实的,所以那些自媒体称不知道哪些是被刷的辩驳是苍白无力的,他们接受刷或者主动找人刷,都是为了收钱,定性为“骗”并不过分!

微信平台并不想沦为做营销的场子,从此前对微商、微信三级分销封杀到这回当起了戳出真相的“小孩”。大家为营销大号被揭底裤而狂欢,却忘记了,刷量不过是公关公司以及自媒体公众号、刷单公司、企业员工一起合谋骗老板的钱。真正被扒底裤的是掏腰包的老板们!

公众号成为社会化媒体投放的根源是在互联网+的创业潮,企业存在被报道、求关注的刚需,以及订阅号文章在朋友圈在相对封闭的传播环境中所产生的集体“自嗨”效果。如果不是腾讯官方良心发现,觉得自媒体这帮人这样搞下去实在不像话,这样的局面还会一直继续。

当然,也不能怪人家去刷量,老板要的是数据,就自然有人做出数据给老板看。“上有所好,下必甚焉”,在古代“齐王好紫衣,国中无异色,楚王好细腰,后宫皆饿死”,在现代员工以及合作伙伴为了满足老板好大喜功的心态,只要把场面做好了,该拿工资的拿工资,该赚广告费的赚广告费,上演一场“羊毛出在猪身上,最后让狗买单”的好戏,反正最终会有人买单,至于谁来买单,这个反而不重要了!

知道真相后的老板也许会沮丧;也许明知道是刷的,还去投放的话,走2VC模式的潜规则,形成了一套畸形的价值观,这样的公司即使做大做强,能给用户或者社会带来甜美的果实吗?

如果这种“皇帝的新装”虚荣心不改变,接下来还会刷直播的粉丝,刷商城里的评论,出钱请专家背书,以及更多的防不胜防的刷刷刷。“种因得因,种果得果”,如果老板就此买到教训,做一番反省,也算是幸事一件了!



最后编辑:
作者:vicken
这个作者貌似有点懒,什么都没有留下。

留下一个回复

你的email不会被公开。